成语:愁红惨绿
拼音:chóu hóng cǎn lü
解释: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
例句:
出自:
唐·李商隐《杂篡·愚昧》:“三头二面趋奉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注释:①忙忙碌碌。②竞相追逐。指不分别是非。
典故:《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注释: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形容说话絮叨。
典故:《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比喻人众从各处聚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俌传》:“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注释: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典故: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先生吾着鞭耳。”
注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注释: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亦作“沉吟未決”。迟疑不决。《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猗 使 嵩 還 鄴 復命, 幹 沈吟未決, 施 乃率壯士百餘人入 鄴 。”《太平广记》卷四百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苏遏》:“又自爲計曰:‘我得此寶,然修德亦可禳之。’沈吟未決。至夜,又嘆息不定。”《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聽罷,聖意沉吟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