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博闻强记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释: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亦作“遂迷忘反”。
出处:《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例句:
出自:
元鸥阳玄《魏国文正公许先生神道碑》:“论许先生之为臣,而推世祖之为君,则见我元国家之初,当贞元会合之气运,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统为先,而后及功业。
注释: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典故:汉·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注释: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注释: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典故:宋·陈亮《酌古论·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连续、反覆地颠簸。
宋·无名氏《灯下闲谈·掠剩大夫》:“见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貎古。”
注释: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堪:可;收拾:整理,整顿。无法整顿
典故:《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注释: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典故:《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