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意承颜

成语:先意承颜

拼音:xiān yì chéng yán

解释:指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

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例句:

出自:

夏五郭公

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注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典故: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吉祥如意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注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典故:《清史稿·王鸷传》:“就中抽拔五千入山采木,衣粮器具,盈千累百,遣发民夫,远至千里,近亦数百里,耕作全废,国赋何征?”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木已成舟

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注释: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本指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磊落飒爽

《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注释:囊血:盛满血的皮囊;射:射击。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各处敲诈逼迫。

典故: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极言历时长久。

幕燕鼎鱼

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注释: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典故: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官司无头无尾,那贼人难捉难拿。”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