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万事俱休
拼音:wàn shì jù xiū
解释: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
出处:《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例句:
出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注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典故:《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注释: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莋脚”。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典故: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注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典故:《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永记心头的深仇大恨。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注释:恃:倚仗;倚:仗恃。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强和受到主人的宠爱泛指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传下去。
典故: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宋·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窄,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注释: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典故:《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