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志大才短
拼音:zhì dà cái duǎn
解释: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出处: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例句:
出自: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注释: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
典故: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库书内,不知亏空了多少银子,他表里为奸,凭这个假册子,要来侵吞款项。”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注释:用篠竹、簵竹制成的箭。谓良箭。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干將之刃,人不推頓,苽瓠不能傷;篠簵之箭,機不動發。 魯 縞不能穿。非無干將、篠簵之才也,無推頓發動之主。苽瓠、 魯 縞不穿傷,焉望斬旗穿革之功乎?”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典故:《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七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注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典故: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汉书·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注释: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典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注释: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典故: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