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正色厉声
拼音:zhèng sè lì shēng
解释: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难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偷曲》:“向绮窗深处,秘本翻誊,香喉玉口,亲将绝调教成。”
例句:
出自:
《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注释: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典故: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清·陆陇其《与李枚吉婿书》:“吾婿英年有志,前程远大,苟发愤力学,将来凤翥鹏翔,何可限量。”
注释:见“ 魚封雁帖 ”。闲散的鬼神。比喻不务正业,到处闲逛,寻衅闹市的人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雄,振国家之患。”生:生硬。比喻牵强附会
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注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典故: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一身中耸肩叠肚,全无坦坦之容;满脸上弄眼挤眉,大有花花之意。”毛:头发和汗毛;骨:脊背。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惧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今陛下慨念国家之耻,励复仇之志,夙夜为谋,相时伺隙。”
注释:禁:禁止;猾:狡猾。禁止清除奸险狡猾之人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典故:汉·王充《论衡·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注释: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形容死伤非常多。
典故: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