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拼音: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
解释:嘴上不服软,心里却认输。指人嘴好强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例句:
出自: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注释: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罗织:收集编造;构陷:用虚构的罪名去陷诬人。形容千方百计地陷害别人。
典故:苏青《结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团团转:出去呢?不出去呢?换衣服呢?还是不换?”指安于淡泊简朴的生活。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注释:察:考查;访:探查。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同“急不可待”。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注释: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典故: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指父母。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注释: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典故: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指女子出嫁。
元·于伯渊《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孟光合配梁鸿。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
注释: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典故:清·袁枚《牍外余言》:“楚公子围为虢之会,其时子围篡国之状,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人就是子孙家族人丁的意思,也指人际关系; 财顾名思义就是钱财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为孙儿满堂钱财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