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粉身碎骨
拼音:fěn shēn suì gǔ
解释:融会贯通古今知识。同“镕今铸古”。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例句:
出自: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公门中人,三头六臂,广大神通,真令人无从捉摸。”
注释:痛饮:尽情地喝酒;黄龙:府名,金国的都城,在吉林农安县。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典故:金·元好问《即事》诗:“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注释: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同“脑满肠肥”。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典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宋史·景素·王信等传论》:“田敏屡有战功,而贪墨败度,幸容于时。”
注释: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同“望洋而叹”。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典故:清·胡凤丹《〈龙川文集〉辨伪考异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注释: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典故:战国·赵·慎则《慎子·民杂》:“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晋·傅玄《傅子·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注释: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典故:《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