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顺千随
拼音:bǎi shùn qiān suí
解释:指学生和旧友。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例句:
出自: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晋书·王猛传》
注释: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典故:《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郁郁:心里苦闷。闷闷不乐。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注释: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典故:《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注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典故:《朱子语类》卷四一:“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注释: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典故: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典故: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