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至沓来

成语:麇至沓来

拼音:qún zhì tà lái

解释:羁:束缚。指被流放的有过错的官员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例句:

出自:

血流漂杵

《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

注释: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典故: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喜眉笑脸

唐·李颀《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惟恐后。”

注释: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挈:带领;雏:幼儿。带着妻子儿女

典故: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左顾右盼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十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注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同“敛声屏气”。

八两半斤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注释: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典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兴哥不得已而休之,心中兀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笼,完完全全地赠他。”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清莹秀澈

《隋书·扬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注释: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典故:施蛰存《牛奶》:“柳先生虽然每到月底总付清了钱,分文不少,可惜他的洋派太大。”形容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