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
拼音: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解释: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例句:
出自:
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注释:饰:掩饰;丑:丑恶。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典故: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者也,友其德也。”
注释:啮: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强词夺理,力图狡辩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典故: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注释: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原意指林(代指人)的外貌,却是杨(代指人)的声音。指一些了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假乱真的方法欺骗别人(多为贬义)。
典故: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
鲁迅《从与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注释:有成例可以援引。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那里理会他。”恨:遗憾。把这件事当作遗憾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注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典故:《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