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出无奈

成语:计出无奈

拼音:jì chū wú nai

解释: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


例句:

出自:

置之不问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子谓仲长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会逢其适也,焉知其可?’”

注释:赘子:穷苦人家把孩子卖给富家做奴婢。因生活所迫,出卖爵位和子女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典故: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同“匹夫小谅”。

惩一警百

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注释: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典故: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交头接耳

《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注释: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典故:宋·叶适《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鞠躬屏气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文,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注释: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典故: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所:处所。不知道死在那里

名书锦轴

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窃闻大神,天医之王。范围堪舆,运平阴阳;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注释: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

典故: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