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螳螂拒辙
拼音:táng láng jù zhé
解释: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就是整个区域都被烟雾笼罩,一种迷离的状态。指看得很模糊,眼睛像被烟雾蒙住了一样看不清楚。
出处:有一吏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舐笔和墨,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 《庄子·田子方》
例句:
出自: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绝。”
注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典故: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自己却藏好了书札批文,与张、罗二人传杯递盏,畅饮舒怀。”
注释: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典故: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我堂客总是埋三怨四,’谢庆元讲到这里,侧耳听听帐子里已经起的均匀微细的鼾息。”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鳞:指鱼。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注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止:只,仅;循:顺着,引申为沿袭,依照;资序:论资排辈。指只靠资历
典故:南朝·陈·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日者明德世彦,振缨王室。”古代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护的东西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注释: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正经,严肃而认真
典故:《晋书·石季龙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之。”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注释: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唐朝新昌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养竹子,自己坐收渔利。比喻官吏坐地盘剥,不择手段
典故: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