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仗义疎财
拼音:zhàng yì shū cái
解释:乐:快乐。欢乐过度就会招致悲哀的事情亦作“沉烽靜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 《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沈烽静柝八荒寧。”一本作“沉烽静柝”。
出处:《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例句:
出自: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注释: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典故:《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注释: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赒:周济,救济;恤:抚恤;匮:缺乏,不足。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
典故:《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泛指美酒。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注释:讨厌旧的,喜欢新的。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注释: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典故:《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
注释: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典故:《后汉书·严光传》:“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