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一不知十
拼音:zhī yī bù zhī shí
解释:察:细看,详审;访:寻访。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犹言暗无天日。
出处:明·王世贞《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
例句:
出自: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注释:陶渊明摆了一张无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典故:严复《救亡决论》:“况夫益之以保举,加之以捐班,决疣溃痈,靡知所届。”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同“乔装打扮”。
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注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
注释: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犹男婚女嫁。指儿女成家。
典故: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注释: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见“如法炮制”。
典故: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注释: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比喻不知羞耻。
典故: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没有钱就办不成。旧指由于贪官污吏的勒索,很多事情都必须用钱打通关节才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