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砍西斫

成语:东砍西斫

拼音:dōng kǎn xī zhuó

解释: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例句:

出自:

知我罪我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注释:论述很详尽明了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典故:《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趾踵相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注释: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

典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深渊薄冰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注释:繁:多;蔓:蔓延。繁多而纷杂的言辞。指罗嗦繁琐而不简洁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典故: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睹:看到。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

风和日丽

宋·韦骧《醉蓬莱·廷评庆寿》词:“惟愿增高,龟年鹤算,鸿恩紫诏。”

注释: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诛求:苛求。勒索。不断地进行勒索,没有满足的时候

典故: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判若水火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注释: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典故:《孔子家语·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