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邦治国
拼音:ān bāng zhì guó
解释: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出处:明·王九思《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
例句:
出自:
《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注释: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典故:《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见“ 沈著痛快 ”。
《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注释: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典故: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已而之细柳军,军吏被甲执锐,榖弓弩持满。”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不被尊重的女子,指妓女。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注释: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典故:晋·葛洪《抱朴子·勉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易失,故修学务早。”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注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典故:《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
注释: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典故:《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