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壸秋月

成语:冰壸秋月

拼音:bīng kǔn qiū yuè

解释: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例句:

出自:

镌心铭骨

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典故: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7回:“秋痕被跛脚提醒这一句,柔肠百转,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想望风褱

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注释: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打擂台

《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注释: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典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无影无形

《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注释: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饭来张口”。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典故: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载:乘载。载了一车鬼,比喻十分荒诞

忍饥受饿

明·王廷相《答何柏斋》:“此论为蛇添足,又岂自然而然之道哉?”

注释: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比喻频繁地兴建房屋。

典故: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用大锅烧的供很多人吃的饭菜。比喻分配上的极端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