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含辛茹苦
拼音:hán xīn rú kǔ
解释: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例句:
出自: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注释: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典故: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那一个?夜半三更,大呼小叫。”
注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比喻本来会有很大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典故: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听说快要升哨官了,儿子又在进学堂,如何能不要面子,甘居下流呢?”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注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同“化腐成奇”。
典故: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婚宴尔之人,必不信矣。”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注释: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典故:《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见“ 星羅棋布 ”。
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宋·吕本中《师友杂志》
注释: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典故:《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