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恢廓大度
拼音:huī kuò dà dù
解释:比喻趁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双方本领相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例句:
出自:
《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注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典故: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夺,二三孰甚焉?”
注释: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典故:《晋书·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注释:比喻时光之流逝。见“ 等夷之志 ”。
典故:《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注释: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注释: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白白地去了一次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