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历在目
拼音:lì lì zài mù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也指腾云驾雾。
出处:《孝经·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例句:
出自: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注释:遵循仁义之道。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典故: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注释:羽衣:用鸟羽做的衣服;蹁跹:旋转的舞态。形容舞姿潇洒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注释:琼:美玉。比喻人的资质洁净纯美。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典故: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注释: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典故:《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严格地实行节约。
《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注释: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
典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枉使心机闲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