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镜高悬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解释:穷:尽,极。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指衰老的人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例句:
出自: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注释:雪球在雪中滚动,越滚越大。比喻越活动越发展的事物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典故: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注释:指百姓的疾苦。指怡养性情。
典故: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缘鹄:因某种机缘把鹄鸟做成羹,献给对方吃;饰玉:修饰玉鼎,造成美观的效果,让对方看了高兴。指因缘时会而登上高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注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取:选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
典故:《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形容十分刻毒。
《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注释:比喻已经决定了的办法。复:恢复;如:像。指恢复旧的,就像新的一样
典故: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注释:形容非常静。同“鸦雀无声”。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典故: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