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时不可失
拼音:shí bù kě shī
解释:形容下大雪。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
例句:
出自:
《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注释: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指遭受冤枉和诬陷。
典故: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注释: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典故: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七卷:“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注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典故: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明·汤显祖《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
注释: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典故:《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典故: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拉拢关系,攀附权贵,以求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