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惄焉如捣
拼音:nì yān rú dǎo
解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同“肝脑涂地”。殚:竭尽。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例句:
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注释:忠:忠诚;贞:有操守;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一:“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一旦为此,若不早改图,必且遗臭万世。”
注释: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典故:元·郝敬《寄缪大质茂才》:“捧腹一笑,世上机阱都尽。每暗中摸索白昼观想,真崎嵚历落,可笑人也。”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注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
典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贪夫殉利,箪豆见色。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注释: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巫山: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指巫山神女与洛水女神或男女欢会
典故:南朝·梁·萧纲《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明·徐祯稷《耻言》:“望焉而羡,至焉则厌,计日以期,涉艰不倦,嗜荣者之情与!”
注释: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典故: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奇:特殊的。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