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必由之地
拼音:bì yóu zhī dì
解释:忍受指责和怨恨。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例句:
出自:
唐·寒山《诗》之一五九:“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注释: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鸿、鹤皆为群居高飞之鸟,因用以比喻高洁、杰出之辈。
典故:元·丘处机《无俗念·乐道》词:“月下风前,天长地久,自在乘鸾鹤。”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
清·李渔《意中缘·卷帘》:“念区区酒囊饭包,又谁知生来命高,没生涯,终朝醉饱,都倚着那妖娆。”
注释: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典故:战国·楚·屈原《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得到这个就足够了”。夫”是句首发语词,无实意。“复”是“再,又,还”的意思。“何”是“什么”。“求”是“追求”。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一:“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注释: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典故: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残缺不全的凿岩机,卷扬机,糟电线,破桌子,铁锈斑斑的破罐笼,还有一堆堆废铜烂铁,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
注释:指代人受难或承担罪责的人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典故: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注释:无可奈何。指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典故: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9回:“像你两个,一对材料,真是八两半斤。”粉饰错误,养成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