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藏诸名山
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
解释: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例句:
出自:
《南史·袁巸传》:“与邓琬款狎过常,每清闲必尽日穷夜。”
注释: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典故: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他暗自决定:先应下,事到临头,再看风驶船,见机行事。”
注释: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指冒充他人。
典故:唐·裴铏《传奇·昆仑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恍然凝思,日不暇食。”偶然开玩笑的话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注释: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旧情,乃遣惠寂密告莺曰:‘浩非负心,实被季父所逼,复与孙氏结亲,负心违愿,痛彻心髓。”
注释: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典故:《珍贵的教科书》:“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注释: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典故:《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步:步行。形容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