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山高海深
拼音:shān gāo hǎi shēn
解释:愁:忧愁;恨:怨恨。古今的恨事。形容感慨极多。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
例句:
出自:
清·施润章《重刻序》:“明正德间,李空同虎视鹰扬,望之森森武库,学者风靡,固其雄也。”
注释:比喻文章道德之盛。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明 唐顺之 《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樂者, 堯 舜 之道也,而秪銖穪寸量於一介取予之間,若硜硜小人然者,何也?”
典故: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郁四会心一笑,听他的话,抽足了鸦片,静待好事成双。”
注释: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典故: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4卷:“自是以后,千百为群,禁之不能止,为国之蠹甚矣。”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注释:指收藏干戈弓矢。后指停息战事。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列公要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引《病玉缘》剧
注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典故: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注释: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典故: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