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后疏前

成语:敛后疏前

拼音:liǎn hòu shū qián

解释:比喻互相援救。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同“运蹇时乖”。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例句:

出自:

趋之若鹜

周作人《鬼的生长》:“但是千百年来已非一日,载籍浩如烟海,门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问题似乎也多得很,尽够研究院里先生们一生的检讨,我这里只提出一个题目,即上面所说的鬼之生长,姑且大题小做,略陈管见,仁候明教。”

注释:宾: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典故:清·沈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僕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拖儿带女

宋·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注释: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典故:《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降:降低;格:规格,标准。指屈己从人

三沐三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注释: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典故: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怜孤惜寡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注释: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典故: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指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宜家宜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8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

注释: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典故:①明·徐某《杀狗记·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