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皂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解释: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同“沽名卖直”。
出处:《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例句:
出自:
《旧唐书·王及善等人传赞》:“守道安贫,坏远当仁。”
注释:形容零落分散。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典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六回:“妖王笑道:‘那猴儿计穷力竭,无处求人,断然是送命来也。’”肃敬的样子。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刘希夷学梁简文,而超逸绝伦,居然青出。”
注释: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典故:《南齐书·褚渊传》:“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着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
注释: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典故: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注释:指未婚的青年女子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典故:《梁书·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潜:深藏。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注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誉:赞扬;毁:批评。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
典故: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