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戴盆望天
拼音:dài pén wàng tiān
解释: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指不精良。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例句:
出自:
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注释: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典故:《隋唐演义》六十九回:“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指多次。
唐·刘知畿《史通·模拟》:“至王劭《齐志》,述高季式破敌于韩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归,槊血满袖’。”
注释:不知道当代的情势。指众多亲戚。
典故: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注释: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指与对方谈判或处理问题时态度很强硬,什么方法均不能使其改变态度
典故:《清史稿·灾异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
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
注释:比喻完美无缺。犹言动人观听。亦作“嵬目鸿耳”。
典故: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宋史·邓绾传》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注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典故:《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指无辜受累而遭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