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蒿目时艰
拼音:hàng mù shí jiān
解释:明码:指标明的价格。指公开标明的真实价格或处事不折不扣贻:留下。给世世代代的人留下榜样
出处:虢、虞:周朝国名。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
例句:
出自: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注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典故:谢尚时镇牛激动得,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 《晋书·袁宏传》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注释: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呼应:一呼一应,彼此声气相通。呼叫和应答都没效验。形容声气不通,指挥不能如意
典故: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擅:随便,任意。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尽守自己的职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注释: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典故:《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注释:无计可施,情势紧迫。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没有谁敢怎么样。
汉·扬雄《赵充国颂》:“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古戎,还师于京。”
注释: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指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典故:语出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东方朔《七谏·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