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再接再历
拼音: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例句:
出自: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注释: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犹言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典故: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注释: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同“鲜车怒马”。
典故:鬼斧凿空通鸟道,鲁戈挥日驻云梯。 明·李东阳《登五显庙瑞芝亭》诗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注释:灿烂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普照大地。很好的天气,此词用在人或事上面比喻前程、前景一片光明,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世:人的一生。指永生永世、世世代代
典故:《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晋书·戴逵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指丰富的藏书。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詎意零落異時,遽同草木,鴻函鉅櫝,散若晨星。”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
注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典故: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
注释:出入于安危之中。形容作品典雅
典故:《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