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冥思苦索
拼音:míng sī kǔ suǒ
解释: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同“一面之交”。逾:越过。战国初魏人段干木回避魏文侯的征召。越墙逃跑,回避被征召。泛指隐士拒绝出仕
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例句:
出自:
《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
注释: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小说)。
典故: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注释:指(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典故:宋·司马光《谕若讷》:“上乃飞白‘安静’二字,以赐若讷,若讷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
注释:迂腐的书呆子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典故:《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绝:超越;类:同类;伦:类。形容超群出众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于人者,都是两边作得来,张眉努眼,大惊小怪。”
注释:指无法摆脱困境。拔:抽出;新:新意;领:具有;异:指独特之处。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典故: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注释:指事君之正道。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典故: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