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拿粗夹细
拼音:ná cū jiā xì
解释: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例句:
出自:
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注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典故:《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汉·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注释: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典故:《晋书·陶侃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注释:追求名利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典故: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唐·无名氏《冥音录》:“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
注释: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典故:陈波《漫谈聊天》:“聊起来也定会如春蚕抽丝,而总无尽意吧。”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新唐书·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注释: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典故:唐·张祜《集灵台》诗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