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弭耳受教
拼音:mǐ ěr shòu jiào
解释: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输:公输般,即战国时期有名木匠“鲁般”;墨:墨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比喻攻守双方力量相仿,各显神通。
出处:《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例句:
出自: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注释: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典故: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注释:比喻得力的助手指笙箫等乐曲声。
典故: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周书·杜杲传》:“比为疆场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注释: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典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晋书·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注释: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事事埋怨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注释: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典故: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