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击钵催诗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解释: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例句:
出自: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注释: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方:比拟;斯:此;蔑:无。没有谁能够与此相比的。比喻人的高尚情操
典故: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汉书·王襃贾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
注释:宣布罪状,并加讨伐。比喻死得光荣。
典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注释:执一:固执一义,不知变通。只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就进行评论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典故: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两相情愿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注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宗匠:陶铸器具的大匠;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培养造就人才
典故: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注释:百舸争流,百,虚指,舸,船的意思,整个成语意思为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指品评人物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