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标本兼治
拼音:biāo běn jiān zhì
解释: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比喻才思衰退。同“江淹才尽”。
出处:《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例句:
出自: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形容美好的春光如马飞驰而过。在一段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意。同烜赫一时;煊赫:名声很大,气势很盛。
典故:《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
典故: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五回:“吃惯了珍馐美馔凤髓龙肝,回头再吃这些家常饭,冯保觉得真是特殊的享受。”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
注释: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典故:《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注释: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注释:欢欣:欢乐而兴奋。欢乐热烈的样子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典故:明·王錂《春芜忘·宴赏》:“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附炎趋热,色厉内茬。”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