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义形于色
拼音:yì xíng yú sè
解释:指谨慎小心、始终一致。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例句:
出自: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典故: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彩;呼:高叫。泛指赌博赌兴正浓的情态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典故:《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一个小厮,必是你乞养来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热,所以着他偿命。”
注释:妙:美好。指言词美好动听的语言文章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典故: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治厥孙谋,以燕翼子。”
注释: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典故:《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
注释: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典故: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