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而叹

成语:望洋而叹

拼音:wàng yáng ér tàn

解释:膜:人或动物体内薄皮组织。比喻相交太浅犹言隐居不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例句:

出自:

马首欲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注释:毕:完全。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典故:《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翩翩其羽。”形容景象荒凉。

以狸饵鼠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注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典故:《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形容痛恨到极点。

伤言扎语

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注释:絮絮:连续重复;聒聒:喧扰,嘈杂。形容说话唠叨不休对着天、日发誓。同“誓天指日”。

典故: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因循苟安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注释:指怒火。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同“离析分崩”。

典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根蟠节错

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注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典故: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抓住时机,立刻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