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多难兴邦
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
解释: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獻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後汉书·袁绍传》:“今欲與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當勠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例句:
出自:
李晓明《平原枪声》:“杨百顺便指挥那两个伙计一齐动手,生拉硬拽地把她弄走了。”
注释: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之意。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典故:《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旷古:空前的。空前未有,同世无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注释:指同心合力。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典故: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鬓:两颊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蓬松散乱
《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注释: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典故: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阳台梦杳,苦追踪问迹,似无还有。”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注释: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典故: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注释:神话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典故:《元史·食货志》:“除税粮、科差二者之外,凡课之入,日增月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