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拼音: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出处:清·钮琇《觚剩·樵隐》:“崔出《樵隐近咏》相示……黄不觉惊赏曰:‘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
例句:
出自:
《后汉书·孔融传》:“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经典?’”
注释:象江河在陆地上奔流一样。比喻确切不可改变。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典故:《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注释:疥:一种轻微皮肤病;疮: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由疥变成大疮。比喻小事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患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典故:《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柱石: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注释:把听到的都记下来。《宦海》第十一回:“不過照着有聞必録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朱自清 《回来杂记》:“前一种现象别处似乎没有,后一种现象别处虽然有,却不像这儿的认真--几乎有闻必录。”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典故:《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败坏道德和操守。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要给自己留后路呀!”
注释:膏粱:肥肉和细粮;纨袴: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典故:《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
注释: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假:假装;纵:放任。假施仁义,放纵敌人。后指姑息养奸,酿成祸患。
典故: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7章:“可是由于他和跑江湖的各式人等都有来往,在荒乱年月也不敢得罪他。”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