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改行从善
拼音:gǎi xíng cóng shàn
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雁》
例句:
出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注释:身价:指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提高。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典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
注释: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典故: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因此制台想派一个人到外国调查调查有什么新法子,回来教给这些工匠等,他们好弃短用长。”
注释: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钩深:探取深沉的东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奥的学问。
典故:明·陈大声《普天乐·四景题情》:“倩南枝早报先春,飘绵坠粉,任漫天蔽野休阻闲人。”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汉奸、托派之辈,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企图造成民变。”
注释: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满天遍地,普天下。
典故:清·吴骞《拜经楼诗话》:“下至謏言謏说,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8回:“孰知铁中玉正以持己,礼以洁身,闻臣言怒以为污辱,竟不俟驾而行。其磨不磷,涅不缁,豪杰之士也。”
注释: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典故: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