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朝益暮习
拼音:zhāo yì mù xí
解释:百:极言其多。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出处:明·杨慎《白头而新》:“《汉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说苑》作‘白头而新,倾盖而故’。‘而’、‘如’,古字通用。白头而新,虽至老而交犹新。”
例句:
出自: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注释:疏宕:放荡。放荡不受拘束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典故: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广州众捣毁日货》:“社会人心异常兴奋,甚至妇人、孺子、车夫、苦力,风元不口谈抵制,戟批痛骂,握拳怒目,顿足椎胸。”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注释:喻指取胜的绝招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典故: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支离:分散。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注释: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深:精到;虑:思考,谋划。有深广的见识,长远的考虑
典故: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注释:未壮的牛马,比喻人年少。指四处探问、打听。
典故: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回:“那隐帝顿足捶胸,伤悼不止,就像真的失了无价至宝,掌上珍珠。”形容十分忠诚。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何如我们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县的,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注释:额手: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典故:《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