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蹙国丧师
拼音:cù guó sàng shī
解释: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除是至亲骨肉,缓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例句:
出自: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师父,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多亏师父铺谋定计,众将得胜也。”
注释: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身:自身。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典故:《解放日报》1943.1.23:“从‘老好人’薛××的眼里,以为大家又在说是弄非了。”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注释: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比喻无用,肚里无货的人
典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注释: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典故: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注释: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注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典故:《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