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缚

成语:束手就缚

拼音:shù shǒu jiù fù

解释:倔强:执拗;倨傲:傲慢。执拗而又傲慢。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例句:

出自:

草芥人命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注释: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典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愒:荒废。贪图安逸,荒废岁月

怆地呼天

《淮南子·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注释: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同“卖官鬻爵”。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典故: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齐景公不繁刑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彼一时,此一时

《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注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典故:《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言出患入

徐光耀《平原烈火》:“三个战士正毛头毛脑没有办法,见他回来了,眼里又放出光彩。”

注释:阑:尽;客: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典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犹言顶踵捐糜。指捐躯,牺牲。

龙跳虎卧

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注释: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下棋碰上了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唐 尚颜 《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厄傷心否,碁逢敵手無?”碁,一本作“ 棋 ”。《水浒传》第三四回:“兩個就 清風山 下厮殺,真乃是碁逢敵手難藏倖,將遇良才好用功。”

典故: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字面意思没有人可以代替,就是 唯一,没有东西可以代替的 。形容事物唯一性,珍贵;也指感情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