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心肠

成语:菩萨心肠

拼音:pú sà xīn cháng

解释: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见或很不容易碰到。指粮柴少得可怜。

出处:宋·秦观《朋党上策》:“君子信道笃,自知明,不肯偷为一切之计。小人投隙抵巇,无所不至也。”


例句:

出自:

清官难断家事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注释: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典故:《尚书大传》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父紫儿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

注释:比喻不清不白,关系混乱。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典故: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石湖(范成大)、诚斋(杨万里)……与放翁(陆游)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鉴:查看;色:指脸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社威擅势

《西游补》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

注释:虚实:或虚或实,情况。泛指不掌握或虚或实的内部情况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典故:《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比喻胸怀雄谋大略

桑土之谋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注释: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形容十分杂乱。

典故:唐·杨炯《王勃集序》:“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余事;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

诲盗诲淫

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注释: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典故:汉·荀悦《汉纪》第28卷:“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