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遇物持平
拼音:yù wù chí píng
解释: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弗欺暗室,岂况三光。”
例句:
出自:
《尚书大传》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
注释:象声词。小细声。形容虫、鸟等细碎的叫声或吵闹尊:古代盛酒的器皿。杯里经常有酒。比喻招待不停,宾客不绝
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载:司马徽称一切东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号。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注释: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无可指责
典故:汉·李陵《答苏武书》:“而防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其人之元成,浮务文藻,镂脂翦楮,何益之有?”
注释: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典故: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明史·王鏊传》:“数年之后,士类濯磨,必以通经学古为高,脱去謏闻之陋。”
注释:指肌肤细嫩。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典故:三国·魏·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注释: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典故: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柔》:“机不旋踵,时不再来。必发今宵,无贻后悔。”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