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桑间

成语:郑卫桑间

拼音:zhèng wèi sāng jiān

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救济穷人。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例句:

出自:

徒废唇舌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注释:是疼是痒都不知道。比喻不体贴,不关心。洁清:纯洁清白;洿:同“污”,污浊。保持清纯的品质,不同流合污

典故:《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糜躯碎首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日:日子。没有出头的日子,指没有指望了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履舃交错

《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注释: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典故: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分鞋,见示例)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时隐时见

《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注释:拈:用指取物;花、草: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比喻清高廉洁。

典故: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百年到老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注释: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神话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典故: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嗙:自夸,吹牛。形容乱说大话,信口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