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山穷水绝
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ué
解释: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例句:
出自:
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注释:比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同“吐肝露胆”。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典故:语出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注释: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典故:《汉武帝外传》:“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金精玉液。”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注释: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典故: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词:“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典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指京师。
《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注释: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典故: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则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指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