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释: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
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例句:
出自:
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注释: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典故:郑观应《论普国中只事略》:“凡不能进贤退佞,安内攘外,而徒以小康谨安常习故者,皆耻也。”形容纵横杂乱。
《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注释: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典故:《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流浃踵。”
注释:亦作“执迷不反”。犹执迷不悟。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典故: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8回:“更是二位贤弟不时的在膝下承欢,省得老人家寂寞。”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注释:行动急迫或事情繁忙。比喻意志坚强。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